端午刚过,除了观望,旅游行业更多的是期待。冰封了近半年的旅游市场,期盼端午假期能迎来一波复苏小高潮,然而现实给出的回答依然严峻。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20年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为去年同期的50.9%;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31.2%。这一数据,甚至不如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劳动节假期全国共接待1.15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58.97%,旅游收入475亿元,为去年同期的40.42%。
虽然对比基数不同,端午假期三天,劳动节假期五天(去年劳动节假期四天),但即使考虑这一因素,端午节平均每天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都较一个多月前的劳动节有所下滑。这不免让期盼“甘霖”已久的旅游市场大为失望。
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家钱包缩水,需要勒紧裤腰带谋生存,受疫情的冲击,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持币观望“意愿比较浓厚。另一方面,危机没有解除,全球疫情依然不容乐观,已经突破一千万的感染人数让人们神经紧绷,不敢随便外出。加上北京疫情的反复,迫于危机,人们更愿意呆在家里,坐看风云。旅游作为可有可无的需求,最容易被压缩。还有就是云旅游的兴起,许多人在家可以通过网上云游自己的喜欢的地方,经济方便。所以云旅游的盈利模式也是众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跟蓝裕文化一起来看各省区的情况吧。
在本次已公布的端午成绩单上,北京受疫情反复致旅游总收入、客流同比大幅减少:6月25日至27日端午假期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减少76.8%,营业收入7240.2万元,同比减少75.9%。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3.3万人次,同比减少93.5%。
五大新趋势
就全国文旅市场表现来看,虽然数据较为惨淡,但依然呈现出一些趋势性的变化。
一是,预约旅游渐成旅游公约。继今年五一全国首次执行「景区载客量不超30%原则」后,今次端午假期预约制继续常态化进行。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端午节期间,有81.7%的游客体验了预约,较劳动节期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71.4%的游客认为预约体验很好。部分未能预约到门票的游客表示虽有遗憾,但对预约出行表示理解与支持。
二是,周边游仍处C位,但中远程旅游已有复苏。携程、去哪儿、飞猪、驴妈妈等多份端午旅游报告显示,周边游、本地游仍是目前旅游市场C位。但从旅游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端午节期间300公里以上出游距离游客占比为12.7%,较劳动节期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中远程旅游市场呈有序复苏迹象。
三是,文化遗产受追捧。“小众爱好衍生文化消费大产业”,据美团《“粽”情一夏端午消费趋势报告》指出,端午假期,广州、沈阳、西安等地区的国风消费订单数增长明显。其中端午前预约的国风消费订单排行榜前三名的分别是汉服体验馆、古风摄影写真、传统手工坊,因其独具特色的内容,销量持续走高。同时,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数据也指出,端午节期间,高达92.4%的游客体验了各类文化活动,其中游览历史文化街区的比例最高,达44.7%。
四是,夜经济回来了。支付宝发布的端午夜经济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夜间出行人数同比去年提高了46%!西安回民街、长沙都正街、上海城隍庙、无锡清明古运河、深圳东门步行街、杭州胜利河、苏州观前街、成都宽窄巷子、绍兴迎恩门风情水街、深圳龙华壹方天地是逆势增长最强劲的十大夜市,端午期间交易额已超去年同期,率先反弹。上海、西安、杭州、成都、广州、南京、北京、合肥、武汉、天津是端午夜间出行人数最多的十大城市,也是夜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五是,疫情推动定制游需求。在本地游为主流市场下,本地游客对本地新玩法、深度玩法有更高的需求。马蜂窝端午发布的消费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度假市场增势明显,“定制游”订单量较清明小长假上涨4300%,景区门票和酒店相比清明小长假的订单量分别上涨463%和240%。高端野餐、露营、户外运动等项目深受游客喜欢。
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发现,从五大趋势中定制、预约和文化遗产作为三大趋势来看,国内的旅游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工业文化旅游(遗产)成为旅游的核心,因为这里有人们不可抗拒的体验、无法割舍的知识、以及爱不释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