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瑞典,和宜家一样,绝对伏特加也是这个国家的代表性标志之一。
瑞典人爱喝酒是出了名的,在斯德哥尔摩这个以“博物馆天堂”著称的城市里,瑞典人竟为烈酒专门建了一座博物馆。当烈酒博物馆(Spritmuseum)2012年5月2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最美丽的小岛Djurgaden开业时,当地媒体使用了《欢迎来到烈酒的国度》这样的新闻标题。一个国家是有多么热爱酒精,才会为烈酒成立一座博物馆啊!
简介
这座极富娱乐性的烈酒博物馆描述了瑞典与酒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 这种关系数年间都是由国营垄断企业瑞典国家酒业专卖局 ( System Bolaget ) 来调解的 。这座华丽的博物馆位于两幢18世纪的海军大楼里 , 展出内容包括了各种酒的历史 、生产制造以及消费情况 , 此外还有关于节日传统酒 、饮酒歌以及下酒小食等许多内容 , 最棒的是 , 你可以将参观与品尝 ( Skr200 ) 结合在一起 , 你可以在参观路线中的几个特定地点品尝各种风味的酒这里还有一间 “ 宿醉室 ” 、里面播放着令人头痛欲裂的音乐 、闪烁着刺眼的光线 , 还有个小剧院 , 里面座位的角度和所播放的第人称视角的影片让你觉得自己真是有些醉了。多媒体显示播放关于酒类工业的各种花边新闻 ( 比如“ 第一款完全由瑞典制造的威士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 ”) 。这里还有些布置精美的临时展览 ( 最近是唱片封套展和“ 瑞典的罪恶 " 展 , 后者展示的是关于各种文化对于性的不同态度 ) , 绝对伏特加艺术画廊( Absolut Art gallery ) 收藏和展示的作品主题显而易见 , 包括达米恩 • 赫斯特 ( DamienHirst ) 、 安迪 • 沃霍尔 ( Andy Warhol ) 和凯斯 • 哈林 ( Keith Haring ) 之类艺术家的作品 。
博物馆的天堂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部有个有趣的小岛,岛上不仅有动物园、水族馆、游乐场,更拥有众多历史建筑、画廊、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这个叫做动物园岛的岛屿,是瑞典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会吸引超过1000万人次到访。
作为斯德哥尔摩国家城市公园的一部分,动物园岛受到游客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岛上有太多值得游玩的设施和场所。比如建于1893年,用于展示瑞典不同生态地域的动物的生态博物馆;展示瑞典著名流行乐队阿巴合唱团音乐史的ABBA博物馆;1991年启用的古迹铁路——动物园岛线;按照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小说而设的儿童博物馆;展示最大规模的瑞典历史物品的北欧博物馆;于1823至1827年间由卡尔十四世·约翰国王下令建造的斯堪森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有世界仅存的17世纪战船瓦萨号,是北欧最多游客到访的博物馆之一。
斯德哥尔摩因此又有“博物馆天堂”的别称,在林立的博物馆里有一座专为酒而建的博物馆。实际上,早在1967年,瑞典就出现过一座酒博物馆。“红酒和烈酒”公司筹办了与公司历史相关的“葡萄酒及烈酒历史博物馆”,烈酒博物馆在2011年立项后,该馆就被关闭了。
当2012年5月24日烈酒博物馆在动物园岛正式开幕时,当地媒体用了《欢迎来到烈酒的国度》这样的新闻标题,一个国家是有多么热爱酒精,才会为烈酒成立一座博物馆啊!
苦乐参半的关系
烈酒博物馆在创建之初就表明关注的重点是由酒精引发的人的行为、欲望及痛苦,并非仅仅陈列展示与酒精相关的历史文物。据说在石器时代,居住在瑞典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就开始制造酒精饮料——酒精可以说是瑞典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寒冷的高纬度虽不适合种植葡萄,但来自南美的马铃薯却在这里安了家,不但成为了瑞典人多个世纪以来的主食,还为他们酿造烈酒提供了最好的材料。有数据统计,19世纪中叶,瑞典人的年均酒精消耗量就高达50升。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庆祝,会集体举杯欢唱一曲再一饮而尽,瑞典的祝酒歌达百首之多,如果一曲接一曲地唱,绝对是无限畅饮的节奏;很多瑞典人害羞安静,看似不易接近,但等他们喝了酒你再看,马上成了“亲兄弟”;周末夜晚出门狂欢的年轻人在第二天凌晨3点会塞满地铁,醉鬼处处可见……据瑞典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统计年鉴,平均一个成年瑞典人每周享受1升葡萄酒,1.5升啤酒和130毫升烈酒。“烈酒国度——瑞典”是烈酒博物馆永久的主题展之一,一开篇就强调:瑞典人与酒精的关系是苦乐参半。酒精带来的破坏力使得19世纪至20世纪的瑞典下了很大力气禁酒,酒一度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瑞典禁酒协会1837年成立,9年之后,协会成员就超过了9.5万人。禁酒协会发展速度之快,可见当时很多瑞典人戒酒的迫切心情。
如今的瑞典,对饮酒有着严格限制,政府对烈酒的课税也是欧盟最高的。酒精含量超过3.5%的酒品,由国家控制实行专卖,只能在瑞典国家酒类专卖公司买到。瑞典国家酒类专卖公司的使命是“通过负责任的方式不带利益驱动地售卖酒精饮料,将与酒精相关的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专卖公司有一种并不“真正”想让你购买商品的奇怪姿态。这里需要成年人(20岁以上)持身份证才可以买酒,没有优惠,没有促销,营业时间还有限——每周六下午3点就关门,周日则全天不开门。所以每逢周五下班时,瑞典人总排着长队买酒,热门酒类的货架常常被一扫而空……
据一个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如果废除垄断专卖制度,允许超市卖酒的代价就是瑞典每年预计多死1580人,增加14200起暴力案件,产生1610万天的额外病假——这意味着40%的涨幅。
与艺术的合作
既然提到了瑞典和烈酒,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全球知名的酒精品牌绝对伏特加。它不仅是瑞典酒文化的符号,也是和宜家一样的瑞典标志性品牌之一。
曾经“红酒和烈酒”公司是绝对伏特加品牌的拥有者,这个公司隶属瑞典国家酒类专卖公司。所以,绝对伏特加一度来源于瑞典国企。
2008年,瑞典国会决定将“红酒和烈酒”及旗下的绝对伏特加品牌一同卖给法国的保乐力加集团,但瑞典政府保留了对“绝对伏特加艺术品收藏”的所有权,理由是这一系列收藏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绝对伏特加与艺术的合作起源于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据说安迪·沃霍尔主动提出了设计酒瓶包装的念头。
从1985年涉足艺术节,到1988年进入时尚界,这个酒瓶的包装设计成为了世界各地艺术家展示才华的舞台,包装设计上的百变风格和独特创意也让众多消费者为之倾倒,让这个酒瓶成为了热门的艺术收藏品。
瑞典政府将全部收藏品赠与烈酒博物馆。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仍能看到绝对伏特加围绕酒瓶不断推出的崭新创意。从1986年至2004年,该系列收藏包含了850件、550多位艺术家设计的酒瓶作品,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范思哲、汤姆·福特等都曾为之进行设计。这些作品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艺术与时代的横截面——作品展示了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柏林墙的推倒及互联网的盛行等改变世界的主题。2011年,中国设计师高瑀受邀设计的“72变”定制瓶身,以大熊猫扮演的孙悟空为主角,口吐莲花,在烟云中变幻出万千星辰的场景,充满着浓烈的中国风味。
著名艺术家基斯·哈林、罗梅罗·布里托等也以独特的酒瓶瓶身创作了艺术作品。如今,相关衍生品也都能在烈酒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买到。
烈酒博物馆这个艺术和酒精的结晶落户在斯德哥尔摩,大概也是瑞典人对酒精爱恨交织的最好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