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500+家,美国565家,中国1157家......,全世界知名的企业几乎都在开展工业旅游。通过博物馆来展现企业的深厚历史、顶尖管理水平和产品不懈改进,通过生产线展示企业的高科技或者生产实力。工业旅游就是用旅游的方式来营销自己的产品,树立品牌,促进销售。
今天,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部门就带大家去看看《财富》世界500排行第317位的佳能公司是在发布EOS R后开放的宇都宫工厂。
佳能东京下丸子本部外观
历史
从1937年,笃信佛教的吉田五郎为自己设计的日本首款精密小型相机命名为“观音”,并成立佳能的前身精机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如今,佳能已经发展为在全世界拥有20万员工,年销售额达293.23亿美元的世界财富500强企业。
佳能东京下丸子本部内部的相机展厅,陈列着历代佳能相机。
佳能的第一台相机产品KWANON观音相机。
而从专利数据来看,直到2018年,作为美国专利提交榜单的前五名(日本公司中第一名),佳能已经将这个记录保持了32年。若专利就是武器,那佳能可以说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这个纪录说明,81岁的佳能依旧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业内人还依稀记得在1996年,佳能前任社长御手洗冨士夫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砍掉了已运转40年的流水线作业模式,转而实行更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单元式生产方式(“CELL”, 6名员工编为一个小组,在一个配备有全部工具的小工作室中合力工作)。
命令下达后,35个工厂、共20000米流水线被废弃,7个亏损项目被终止,然后从此佳能走上了一条财务健康的路。
佳能的专利数据展示,连续32年保持美国专利提交前五位企业,这是一个很让其自豪的纪录。
EF 200-400mm镜头的拆解图
从1996年开始,佳能制定了类似中国五年规划的“全球优良企业集团构想计划”,从第一阶段的“整体最佳、利润优先”目标(1996年到2000年),第二阶段的“所有主营业务世界第一”(2001年到2005年),第三阶段的“扩大新业务、推进新成长战略”(2006年到2010年),第四阶段的扩大事业规模(2011年到2015年),到2016年真荣田雅也带领佳能正式迎来第五阶段(2016年到2020年)。
竞争文化
其基本方针中“挑战”二字,也是佳能所有爬坡过坎的进程中,最核心、最热血的精神。
早在2012年,细心的国外媒体在网上挖出这么一条消息:佳能公开了一只新的50毫米镜头专利,而从镜头设计来看这似乎是一只适用于全画幅无反光镜相机的镜头。所有敏感的人已经嗅出了味道——佳能的全画幅无反相机计划已经全面展开部署,研发部分可能已经完成。
但2013年,索尼先出手了,推出全画幅规格CMOS的A7、A7R。虽然在前一年佳能已经推出EOS M系统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但何时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所有用户都在议论。
而关于佳能全画幅无反相机的信息,断断续续会显出蛛丝马迹。2015年,佳能公开了一个编号为No.2015-118208的转接环专利,通过这项转接环技术可以将长法兰距的EF镜头用于短法兰距的无反相机。
可佳能似乎并不着急出手,有人甚至议论佳能依旧能凭借单反相机和非全画幅无反相机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不一定会研发新的全画幅无反相机卡口,因为这有可能抢走自身庞大的专业单反EOS用户。
但事后证明,佳能在这一阶段正在为全画幅“专微”做最后的测试。如果只是着眼于无反化,其实佳能 EOS系统在实时显示拍摄和短片拍摄期间,相机就没有反光镜动作。只要改成电子取景器,实现全画幅无反相机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佳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佳能人深谙,是1987年EOS系统及EF卡口的成功,把佳能相机送上了相机行业领军的位置上,并保持了30年之久。当时EOS系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全电子卡口、配合镜头内置驱动马达,用机身与镜头之间的信息通讯实现了数码化,通过去除机械性联动机构提升了可靠性,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对焦与光圈控制,而大口径的设计也催生了一系列大光圈、高画质的EF镜头。
30年后,佳能决心再次复制这场胜利。在经过反复近10年的测试之后,在今年9月5日,佳能正式在全球推出全新的全画幅“专微”EOS R。
2018年9月5日,佳能在上海召开EOS R发布会
群雄混战
从市场上看,佳能EOS R的正式亮相,让2018年成为相机制造行业的全画幅无反相机竞争白热化的一年。除了最早加入战场的索尼,2018年8月,尼康宣布推出全画幅无反Z6/Z7;2018年9月,佳能亮剑;紧接着在9 月 25 日德国Photokina展会现场,徕卡、松下、适马宣布成立“L卡口联盟”,松下还正式发布了搭载 L 卡口的全画幅无反相机 S1 和 S1R。在相机市场经历了“无反挑战单反”、各类不同画幅无反相机大浪淘沙的10年后,新的酣战将发生在各家的全画幅无反相机之间。
因此也可以说,在EOS R系统身上,佳能影像信息事业本部押上了未来。
首先是EOS R系统的立足点——官方给出的定义是以RF镜头群为核心,包含全画幅专微相机和相关附件的新影像系统。“开发的切入点是重新思考EOS系统的强大之处究竟在哪,结论是EF卡口。其本质意义是为了使相机与镜头联动发挥高性能,从而为影像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佳能影像信息事业本部、ICB光学开发中心副所长加藤学说。
因此EOS R系统的第一个特点正式拥有一个“着眼未来”的卡口。“提到相机,已经没法将其与镜头分开单独来看了。”影像信息产品事业本部、ICB光学事业部长金田直也在佳能下丸子本部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我们心目中有一只理想的镜头。佳能的光学设计者们一直都以‘像差无限接近零’的镜头为目标进行,而将光学设计的灵活性提升至新高度,其关键在于卡口。”
经过反复研究,佳能的策略是:开发54毫米的大口径卡口配合设计短后对焦距离(后对焦距离,镜头最后端到成像面的距离),来实现在在成像面附近配置大口径镜片,来保证大光圈镜头减少像差而具备强大的解像能力并兼顾镜头的小型化。在卡口的法兰距方面,虽然法兰距越短,相机系统就会更加小巧,但如果在接较重的镜头情况下,极短的法兰距会增大卡口所承担的力,为了保证众多EF镜头也能通过转接环在EOS R系统上使用,因此经测试最终将数据定为20毫米(EOS系统是44毫米)。
EOS R
佳能还在R卡口上搭载新通讯系统,采用了可高速传输数据的电路,通讯触点相对于EF卡口的8点增加到了12点,来实现集合控制环的操作、高精度的自动对焦、光圈控制,还有手抖动补偿等功能。而基于这个新卡口通讯系统,相机除了能够实时控制镜头的状态,同时还能应对操作镜头上的控制环所带来的设置变更。
针对R卡口新设计,RF镜头的研发人员也必须设计出新的镜头结构。之前佳能EF镜头群庞大而优秀者众多,而在大卡口、短后对焦距离卡口面前,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光学设计都在这次被推翻了。“我们一直想将最大光圈设计到F1.2,从来没有想过F1.4。” 佳能影像信息事业本部、ICB光学开发中心主任杉田茂宣说,最终佳能将大口径镜片配置在靠近成像面的位置上,开发出第一批RF镜头:RF 50mm F1.2 L USM、RF 28-70mm F2 L USM、RF 24-105mm F4 L IS USM、RF 35mm F1.8 MACRO IS STM。
为了兼顾以往的EOS系统和EF镜头的用户,佳能推出了4款卡口适配器(其中两款是可以内置ND/CPL滤镜),覆盖88%的EF镜头与R系统的适配。
EOS R
新的必然手段
在发布EOS R以后,佳能决定向媒体开放东京下丸子本部以及被称为“光学心脏”的宇都宫工厂进行一次“见学”。而“见学”的背后,则是佳能希望能借此向受众展示出自己对未来的野心。
佳能宇都宫工厂外观
佳能宇都宫工厂,高端镜头的诞生地。
进入到工厂内部,所有工作人员和参观者都需要穿着防护服,以及防静电鞋、戴好手套和帽子等,在进入无尘环境之前,每个人都必须经过“风淋”。这次我们主要参观的是佳能镜头球面镜片的加工和研磨以及SWC亚波长结构镀膜技术和镜头组装三个主要生产过程。
镜片抛光
中心定位
镜片加工
佳能球面镜片的加工主要分为研磨、平滑加工、抛光、中心定位、清洗和检查,之后则是进入镀膜程序。研磨过程主要是通过使用研磨攻击将镜片塑形成指定的曲面和尺寸,然后使用带金刚石颗粒的工具将镜片表面进行精细研磨,以达到设定的曲率;抛光则是使用研磨剂早聚氨酯板上进行精细加工,使镜片表面达到设计图中指定的精度。中心定位过程通过研磨镜片的外边缘来调整光轴以阻止中心偏离,最后使用清洁剂和超神波振动的方式将镜片上的油污和研磨剂去除。
抛光所使用的工具
抛光工具是匠人手工打磨出来的
虽然现在大部分镜片制造工艺都是自动化的,但是佳能宇都宫工厂的“匠人”在镜片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之一就是上图中的斋藤敏夫先生,他于1981年就加入了宇都宫工厂,37年来一直致力与光学镜片的加工工艺。“当镜片接触到钻石板时,我知道它应该发出什么声音,所以当它稍微出现异常,我可以通过听觉检测到它”,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斋藤敏夫先生还跟我们透露说他这些年在不断培养新的匠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匠人逐渐培养出来,现在基本上抛光高精度镜片不一定非他不可了,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新人,参与研发新的镜头时对于镜片的生产,以及一些工具的设计生产。
生产球面镜片的主要工具和镜片
佳能在镜头方面一直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比如SWC亚波长结构镀膜,就是一种通过在镜片表面蒸镀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纳米级楔形结构,控制入射光线折射率,抑制光线反射的镀膜技术。这次新发布的RF 28-70mm F2L USM镜头就使用了带SWC镀膜的技术。
一般镜头镀膜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是在光学斜射反射光时还是容易出现鬼影或炫光,所有SWC亚波长结构镀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解决镜头的鬼影问题。不过这项技术的金钱和时间成本都比较大,所以目前只使用在高端的镜头上,但相关工作人员也透露,目前他们也正在进行缩短加工时间和更低成本量化生产、更高良品率的进程中。
SWC镀膜材料涂布
此次的工厂之行我们也了解到,为何佳能高端镜头都在宇都宫这边生产。工作人员表示,佳能的红圈头主要面向专业人士,所以原则上是在日本国内生产,高端镜头在宇都宫工厂生产,主要目的是考虑对于先进技术希望尽量尽早产品化。在宇都宫,开发部门就在工厂附近,从事尖端的技术研发和用以生产的尖端设备都在附近,也就是说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都在宇都宫,所以要迅速将尖端技术转化成产品,然后实现量产,都集中在宇都宫。等新技术运用到其他镜头上时,就会在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工厂进行生产。
镜头组装
至于EOS R系统的发展,宇都宫下一步会怎么计划?佳能ICB光学事业部金田直也先生表示,“现在佳能只是站在这个系统的起点上,我们希望看到它的成长,希望能看到今后10年、20年、30年后,作为划时代的技术和划时代的功能能体现出来。针对新产品,我们研发人员经过很多方式去检测,例如对产品的结实牢固状态,数据上表现不出来,我们则会采取摔、泼水、低温处理等方式去检测,同时也会和专业摄影师一起去建立专业的标准,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理想的镜头。我相信宇都宫实现了摄影领域扩大,也会满足顾客更多的需求。”
镜筒单体部件组装
另外,对于匠人来说熟练的技艺是如何造就?镜头组装S级匠人小塙 美代子女士则是这样更我们说的,“我1983年加入宇都宫工厂,35年来经过了无数次抛光盘制造和镜头研磨的历练,练就了今天的我。在佳能,我通过帮组研磨、抛光贡献我的一份力量。但即使我不在,佳能镜头的生产依然照旧。因为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工作。我最近遇到一件新的事,视频镜片的生产,我的上司让我把工作交给年轻人来做,我感到很高兴。此外,我感到我的工作又到了一个高的水平,我会高兴;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工作时候,我会高兴;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后得到高的评价,看到社会上很多人在使用,我会感到高兴。”
镜头检测
不少相机和镜头工厂在检测环节大多数工作都是采用抽检的方式,这是各种工厂很普遍的一种正常检测流程。不过,在佳能宇都宫工厂,这里生产的每一支镜头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测,完全是100%的检测率,这是何等严谨。
本次佳能宇都宫工厂的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足以让我看到它的与众不同,也通过此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佳能在技术上优势,还有佳能从各方面体现出来的企业责任感,让消费者完全可以对自己手中的佳能相机以及镜头放心。
蓝裕文化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策划设计师认为,佳能为了配合新产品EOS R的市场工作,将具有研发生产实力的生产线开放供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参观,是企业在发布新产品时常用的招数,这样既能展示产品的来龙去脉,也能体现企业的工匠精神和品质追求,同时辅以文化和科技加分,为产品插上翅膀,对市场和品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当然蓝裕文化还知道对大众消费品而言,开放工厂很多时候会配备售卖专区,销售产品和衍生品,从而维持开放工厂的成本,甚至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