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厂区成为废弃工厂后,改造的方向通常都不会背离原行业。可现如今厂区的建筑空间和跨度越来越大,外观也有一定的特色,于是就有了更大的改造空间。比如今天蓝裕文化要为大家带来的火力发电厂的华丽转身,就是一个电厂变身海洋百科全书的成功案例。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简称海科馆、海博馆),位在基隆市东侧的八斗子地区,在1997年开始筹备,2013年甫完成所有工程之博物馆,是除了屏东车城的海生馆外,另一座以海洋为主题,阐述海洋和人类生活的交互关系;设立宗旨为永续发展海洋,推广终身学习海洋知识和支援学校海洋教育之场所;借此宣导海洋保育、生态知识,进而提升民众对海洋、环保的尊重与实践的人文素养,成为海洋教育观光的重要调节点。
博物馆建筑的前身是当时亚洲最大、设备最新的填海造地火力发电厂,为台湾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1981年电厂关闭后就淹没在荒草之中,直到2001年,火电厂脱胎换骨,规划为海洋科技博物馆,原厂房建筑被基隆市定为历史建筑。博物馆建筑设计中保留了部分老厂房原有的斑驳风貌,与现代装饰相结合,给人以时空对话之感。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建筑改造前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建筑改造后
总面积共有48公顷,原址为已关厂之台电火力发电厂,另包含邻近八斗子渔港的渔业署部分用地,以开发再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在原有建筑上再添加设施而进行规划。以洋流为设计概念,由特殊工艺的玻璃帷幕与空间规划,将流动与透视的概念、结合周边环境景色打造园区建筑,考虑博物馆展示和研究功能分为海洋馆区、典藏与研究与景观设施。
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的分区包含七个主题的展览展示厅、一个深海影厅、室内外休闲空间等。其中深海展示厅与深海影厅由原火电厂高大的锅炉室改造而成,打破科技馆常规影院模式,没有设置球幕、标准巨幕或4D,而是充分利用老厂房空间特点,在未经装饰的建筑体上搭建钢架,规划了顶面与墙面相融合的放映及幕布系统,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主要放映深海探索题材的影片,实现奇特的深海生物在四周穿越的效果。另外单独利用云朵状投影幕,讲述老电厂蜕变与城市发展的故事。
海洋馆区内部分为主题馆区、区域探索馆、海洋生态馆和海洋3D剧场等区块:
主题馆区-内部区分儿童厅、未来厅、船舶厅、深海展示厅、科学厅、深海影像厅、环境厅、水产厅、文化厅、探索厅等,介绍不同角度的海洋相关知识,让民众认识海洋生态的重要与独特,另设有行政中心与研究典藏中心。
区域探索区-介绍基隆八斗子的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以影片、模型、工具展示等介绍海洋对邻近居民的重要性,介绍渔村的文化与历史演变,免费入场参观。
IMAX 3D海洋剧场-影片以海洋科学相关教育性质内容为主,透过先进的3D 技术、高拟真的音响设备,提供游客身历其境的临场感。整体设计以蓝色的海洋色调为主,搭配大厅上方的水母造形灯,显得清新活泼。
海洋生态展示馆-以水族馆呈现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观众可在位于深海影厅下方的深海展示厅领略深海生物秘境,展览围绕“生物形态功能与环境相适应”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展览开篇的展示墙,用透明通电玻璃配合视频、场景模型,向观众展现了一幅海洋纵深全景图,同时通过深度标尺,展示了海洋生物及人类潜水器的分布情况。这面展示墙起到了展区总领的作用,使观众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在接下来的展示脉络中,着重对深海生物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详细阐释,并通过问题岛的形式吸引观众兴趣,例如:“深海鱼的鱼鳔会在高压环境下被压扁吗”,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公众思考,说明牌再循序渐进地讲解深海鱼鳔内的蜡质或脂质特性,以及鱼鳔前端发达的微血管系统可以增加鱼鳔内的压力。
在黑暗、缺氧、低温的生存环境里,生物会演化出出令人惊奇的特征,如透明身体,发光器官、管状眼睛、发达的振动感受器等。展厅中的一些互动展品很好地说明了这些知识,如下图中的“管眼鱼”展品,就动态展示了这种外形奇特,长着透明头部和能转动管状眼睛的生物。它们生活在海底16至1015米的区域,此区域光线微弱,管眼鱼可使用利于聚光的管状眼睛搜寻轮廓模糊的目标猎物,但它们的视野范围狭小。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这里还展示了其他自然博物馆很少涉及的主题——“鲸落”。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一条死去的鲸鱼甚至可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上百年的繁荣。设计者利用下沉空间还原了海底场景,观众通过脚下透明玻璃可以清晰看到整个鲸落状态。鲸鱼尸体吸引着虾蟹、深海鱼、无脊椎动物以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纷至沓来,从时间上分为腐食期、骨食期、化学合成期,在这场深海盛宴中,不少生物适应了海底无氧环境,分解鲸骨中的脂类,产生硫化氢,并将其作为能量来源。这个知识点再次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核心思想,鲸落展品体现出宏大的空间与时间跨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
除了深海展示厅外,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还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厅、海洋科学厅、海洋环境厅、水产厅、海洋文化厅和儿童厅,涉及领域广泛,可适应不同年龄观众的需求,公共大厅还设有艺术装置,传达人类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博物馆如同一部海洋的“百科全书”,营造了工业建筑记忆与海洋科学的时空邂逅。
1F - 本楼层展厅分别有儿童厅、深海展示区以及特展厅三块,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分佈于楼层各处有哺乳室、厕所、无障碍厕所、电梯、手扶梯、货运电梯、博物馆商品以及入口大厅服务台。
3F - 本楼层展厅分别有环境厅、深海影像厅以及文化厅三块,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分佈于楼层各处有哺乳室、厕所、无障碍厕所、电梯、手扶梯、货运电梯。
5F - 本楼层展厅分别有科学厅以及水产厅两块,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分佈于楼层各处有哺乳室、厕所、无障碍厕所、电梯、手扶梯、货运电梯以及餐厅。
7F - 本楼层展厅分别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听以及水产厅两块,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分佈于楼层各处有哺乳室、厕所、无障碍厕所、电梯、手扶梯以及货运电梯。
此外,周边研究和景观设施,有八斗子公园、潮境海洋研究中心、环保复育公园、潮境公园和碧砂渔港,可欣赏知名的八斗子夕照,远眺基隆山和九份景观,探索旅野平畴、65高地景观设计提供不同视角俯瞰八斗子的景致与海天一色的广阔视野;容园的美丽的绿色隧道,也是拍摄婚纱与漫游的推荐之处。由海洋影响人文,再由人文反馈影响海洋,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在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中和周边,可以得到最详尽的解说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