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9年6月社会事件的影响,香港迪士尼寻求政府补助,陷入盈利危机,因新冠疫情影响,香港迪士尼于今年1月26日暂时关闭,至今尚未开园。香港近几个月来更是外地游客寥寥无几,香港的旅游娱乐行业遭受沉重打击。龙头老大迪士尼陷入全球性危机,位居香港第二把交椅的海洋公园目前传出消息,六月恐面临倒闭风险。目前,特区政府已向特区立法会申请,拟向香港海洋公园拨款54亿港元,支援海洋公园维持运营。
一、经营陷入困境,连续4年亏损
受去年修例风波影响,香港海洋公园的经营早已经陷入了困境。2019年12月11日,海洋公园发布的2018/19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30日,公园有570万人次入场,按年减少约10万人次;总收入虽然增加近3%,但营运成本增加14.4%。
园方介绍,由于公园为各体验项目作出投资,如扩展夜间娱乐活动,以及更新设施。加上超强台风“山竹”造成的破坏,还有其它因素导致维修保养开支大增等种种开支,导致海洋公园最终亏损激增一倍多达到5.57亿港元,已是连续第四年亏损。香港《大公报》2019年12月12日以“暴乱割喉 海洋公园吊命”为题报道称,海洋公园原本准备借旅客增加而创收,为此花钱更新大量设施,不料“如意算盘在持续暴乱下未能打响”。
蓝裕文化主题乐园规划设计院认为,海洋公园以前对内地客来说是必到景点,但随着珠海及内地其他城市有规模更大及设施更好的主题乐园,内地客对海洋公园的新鲜感渐渐下降。尤其是上海迪士尼的出现和长隆的兴起,香港的两大乐园一起面临危机。
二、申请106亿救助,港府砍半救助款
修例风波还没有结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海洋公园自1月26日闭园至今已超过100天。过去3个多月,香港海洋公园面临“零收入、零人流”的巨大挑战,运营情况进一步恶化。香港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孔令成表示,海洋公园每月开支达1.4亿港元,过去3个月开支达5亿港元,而因疫情关闭期间的损失,达到1至2亿港元,整体面临7亿港元的亏蚀。
事实上,今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曾向立法会提交文件,申请向海洋公园一次性拨款106.4亿港元,帮助公园推动大型重建计划及缓解财务负担。不过,因疫情的影响及全球旅游生态的改变,特区政府需要重新审视海洋公园的大型重建计划。香港海洋公园还曾宣布,由于经营环境严峻,2020年将取消全体员工的薪酬调整,即不会加薪,同时建议员工申请自愿无薪假期或提前退休。而这也是海洋公园自2003年来首次采取员工“冻薪”措施。
5月11日,香港政府将救助款减半至54亿港元。
据悉,54亿港元拨款将用作资助海洋公园未来1年的营运、其中约30亿港元用于偿还商业贷款,以及清缴大树湾发展项目的费用。原定发展计划的七个园区建设将会暂时搁置。
三、首次申请拨款,预计2000人失业
据报道,这是香港海洋公园是首次向政府申请拨款,过去40年来一直自负盈亏。
即使没有旅客入场,香港海洋公园仍要营运费用,包括照顾动物以及维修保养等,每月支出达1.4亿港元,“据估算,海洋公园的现金流只够维持到6月底,因此现在急需政府协助渡过难关,解燃眉之急。”
如果未能获得有关款项,海洋公园将会在今年6月倒闭,这意味着将失去在过去数十年来为无数香港人带来的裨益,并且约有2000名员工将失业,以及园内饲养的7500只动物都将受到影响。
蓝裕文化主题乐园规划设计院认为,海洋公园是香港的标志景点之一,在目前旅游需求旺盛,暂时受到疫情打压的市场下,海洋公园的倒闭不太可能出现,但政府的拨款也不会轻易下放。就目前而言,所有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一致面临的重新开放问题,现阶段的部分开放多半依然入不敷出,但为了集聚经验,稳步重开,部分开放也是必然选择,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否则,越来越多的旅游公司和旅游景区将面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