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德文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或简称 ZKM)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是一家跨学科的艺术博物馆和新媒体研究机构。自1997年开放后,该机构已成为现代艺术和新兴媒体技术创作和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建筑由原库卡的一处兵工厂改造而来,长312米,并与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共用。现在这一中心常常举办讲座、会议、展览和放映,并且定期出版一些书籍与音像制品,Peter Weibel教授自1999年起担任馆长。
艺术与媒体(技术)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 简称ZKM),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互动艺术”(Interactive Art)为主题的无以伦比的艺术机构。它紧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它致力于将艺术与媒体中心的产品、研究、展览、活动、介绍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ZKM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深入研究新媒体,考验其发展潜力,考虑可能的典型用途并批判性的研究如何打造一个信息社会。通过和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以及其他机构的密切合作,ZKM成为科学界、艺术界、政治界、经济界相遇的场所。它的目标和任务是,积极参与着眼于未来的工作, 应对合理的技术投入的不断挑战,因此ZKM也是一个试验与讨论的平台。今天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就带大家去体验这个艺术中心的精彩。
历史及改造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成立媒体艺术中心的想法因地缘政界人士Lothar Späth希望设立针对艺术与媒体科技,特别是视觉影像与音乐相关之合作研发的机构而应运而生。1986年,由当地政界人士和来自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学院等大学的代表组成的项目组成立,在“概念88”(Concept 88 )中他们展望了从理论和实践将艺术与新媒体融汇的前景。ZKM创立的宗旨在于成为掀起新视觉运动的“新包豪斯”,提供结合艺术与科技的广阔实验室和媒体城。1988年巴登-符腾堡州政府(Baden-Württemberg)在州长Lothar Späth主持下的投票通过公法成立艺术与媒体中心基金会,基金会理事会于1989年成立并任命前法兰克福国家建筑博物馆创办人海因里希•克茨教授(Prof. Heinrich Klotz)为首任馆长,ZKM艺术与媒体中心由此初见雏形。
起初中心原定设址在卡尔斯鲁厄火车站南建造新馆,然而就荷兰建筑师雷姆•科尔哈斯(Rem Kohlhaas)的方案将远超最初预算的可能,经过漫长而激烈的辩论,新建的想法被放弃了,取而代之选择了宽敞的前军火大厂大厦卡尔斯鲁厄-奥格斯堡(Industrial Works Karlsruhe Augsburg)。Schweger & Partner建筑师事务所对大厦进行了规划,改造和重装修,将该建筑调整为非常适合展示先进技术和艺术实践的结构。早在1997年10月正式开幕前,ZKM艺术与媒体中心办公室已遍布全市并举办系列展览如“ZKM在工厂”,“Multimediale”媒体艺术节和西门子媒体艺术奖并一直延续至今。ZKM内最重要的两个实验工房为“图像媒体研究所”及“音乐音响研究所”,不仅分别拥有十数位工作人员、视讯技师、程式设计师及艺术家,还都设有与媒体科技结合的创作计划或演出,并提供奖学金以协助相关企划。目前ZKM不仅定期展示其媒体艺术藏品、国际知名媒体艺术家作品,还致力介绍推广驻场艺术家研发创作作品和与世界范围内媒体机构合作办展。
丰富的展项
从传统油画到网络艺术,从声学到生物学——ZKM自创建以来便试图打破学科之间和创作形式的界限,因此也使每年策划举办的展览极具包容性。同时结合了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设计及改建军械库的综合空间,能够满足许多大型艺术项目对空间的复杂要求。2012-2013年展出了德国美因茨大学音乐学院与美因茨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研究生项目——大型互动声光装置《回声》(Resonate),利用数千米音弦、大量压电陶瓷片和1600颗数控LED灯泡在展厅空间中构建了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巨型乐器,并邀请观众触碰、弹拨,感受声波与光波的共振。
▲《回声》(Resonate)展览现场
在这同一时期还举办了大型主题展《声音艺术。作为艺术媒介的声音》(Sound Art. Sound as a Medium of Art),展览集结了九十多位艺术家,从二十世纪未来主义(Futurism)、激浪派(Fluxus)到今天推特上的“Sonification”声音数据库等不同流派或形式的作品,展示了将声音作为艺术创作与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Sound Art展览官网:http://soundart.zkm.de/
▲《声音艺术。作为艺术媒介的声音》(Sound Art. Sound as a Medium of Art),展览现场
2013-2014年,ZKM的展览也十分丰富精彩,例如出生于卡尔斯鲁厄的德国著名当代编舞家、舞蹈家萨沙·华尔兹(Sasha Waltz)从其生日当天开始举办的个人展览《装置·物件·行为》(Installations Objects Performances);和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H·G·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并成为“科幻小说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科幻界最受瞩目的两大奖项之一“雨果奖”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文献展《根斯巴克的预言,科幻小说之父》( The Gernsback Prophecy,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萨沙·华尔兹(Sasha Waltz),《装置·物件·行为》(Installations Objects Performances)展览现场
▲展览《根斯巴克的预言,科幻小说之父》( The Gernsback Prophecy,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从2010年起,ZKM与当地科技研究非营利组织CyberForum一同创立了APP艺术大奖,用来鼓励和帮助以APP作为媒介的艺术创作。并每年在ZKM展馆中举办名为《App艺术大赏——亮点》(AppArtAward−Highlights)的专题展览。其中2014年获艺术创新奖的APP作品“持续的钟表”(Last Clock)就非常有趣,它是由来自芬兰、柏林、伦敦、北京的四位艺术家共同创作成,让人们能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摄像头将自己生活中延续流动的时间在屏幕上铺展开来。
▲创作者:Jussi Ängeslevä, Philipp Bosch, Ross Cooper, Danqing Shi ,《持续的钟表》(Last Clock)
▲《在云间》(Cloudspaces),近藤哲雄+Transsolar,展览现场+原理草图
▲池田亮司(Ryoji Ikeda),《微观|宏观》(Micro|Macro),展览现场
▲机器人实验室(Robotlab),《大图画》(The Big picture)
▲托马斯·费尔施戴恩(Thomas Feuerstein), 《宣言》(MANIFESTO)
▲莱昂德罗·艾里奇(Leandro Erlich), 《连根拔起》 (Pulled by the Roots)
2015年六月起,ZKM在卡尔斯鲁厄市建立三百年的纪念日举办了持续300天的主题展览项目《全球的——新艺术活动和数字时代》(GLOBALE——The New Art Event in the Digital Age)。其中日本建筑师近藤哲雄(Tetsuo Kondo)和来自斯图加特的Transsolar能源技术公司的造云小组(Transsolar Energietechnik GmbH )在ZKM博物馆内部空间制造出为期三个月的在云中漫步的体验。同时还包括了日本艺术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的个展《微观|宏观》(Micro|Macro),以及众多涉及数码科技、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实验艺术作品。
精彩推荐
目前在馆内有8个展览,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特别推荐的是其中关于编码和数字化(open codes)、浸入式艺术体验 (The art of Immersion)和游戏展(ZKM Gameplay)。
对文科生非常不友好的目录
其实一开始拿到Open codes的介绍手册是很懵逼的,完全不知道Genealogie des Codes, Algorithmic Governance, Genetischer Code Signal- und Maschinencodes都是些什么鬼,心想这个展肯定是看不懂了。但第一个作品就立马打消了担忧。“六面镜子”,从真实的镜子,虚拟人像镜子,数据扫描镜子,条纹码镜子等折射出观众的不同影像,感觉就像电影黑客帝国和英剧黑镜中画面一样!
作为互动式参与艺术(Participatory art)最大体验基地,场馆里还有几个作品是用VR眼镜作为媒介平台,观众可以跟随着艺术家感受超浪漫的色彩粒子离散,体验虚拟视觉艺术的美妙。除了视觉,也有一些产品是有关听觉艺术的,观众可以在一台公式运算的仪器上输入不同的数值让旋律不断变化,由而产生独一无二的乐曲。
在Datumsoria这个展览里有一面15米左右宽的屏幕墙,墙上小小的黑白块自动演奏的单一的电子乐,两边的玻璃镜子把空间的宽度延展性拉到无限长,长时间看着非常催眠。
比这个更加令人震撼的是The Art of Immersion展区里360度的穿梭3D观影。在一个全包围式的屏幕中带着3D眼镜以第一视角迅速移动,再配合诡异的背景音乐,观看过程让人有很强的眩晕感和迷失感,很奇妙也有些惊悚,好像磕了药一样,冲击感极强的影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最最最重要的重头戏来啦!游戏同样作为重要的新文化产业和参与度极高的交互形式在此展出。从90年代中古机里的超级玛丽,小霸王到最近流行的地狱边境,我的世界等都能在游戏展(Gameplay)里玩到,而且还有不少是双人游戏,甚至是多人游戏,完全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地玩耍。比如有一个游戏是通过手柄操控小赛车(是实物哦),在规定范围里躲避障碍物,并且尽可能多地射击对方的赛车,可以四位玩家共同参与,趣味性和娱乐性都极强。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在这个展览中还发现了一个像打印购物小票一样的游戏机,可以通过选项来进行故事攻略,看着这怀旧感满满的游戏模式,实在是太有趣啦。
、
其实,做旅游就是要打造完美体验,做工业旅游则是在工业主题的基础上打造完美体验,充分凸显工业企业的特色和知识娱乐性。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认为ZKM既体现了工业遗址改造的特色,以创意为驱动复活产业空间,也体现了旅游的体验为王的主旨,值得深入学习。